古钱币拓片制作活动
    活动类型:
历史文化类
    活动对象:
15——16岁(50人)
    活动学科:
历史、人文、地理
    活动意义:
中国的古钱币文化内容丰富多彩,千百年来一直为人称道,并由此而产生了颇具中国特色的钱币之学。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薪火相传,举办特色主题教育活动,通过了解中国古代钱币的发展,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物的喜爱,从而激发他们对中国历史的兴趣和爱国情感。现场体验拓片制作,近距离了解传统的拓片技艺制作流程,感受古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活动目的:
通过活动,让学生们明确货币和钱币的概念,认识中国最早的钱币,了解中国古代各个重要时期钱币的典型代表。并通过比较法区分钱币与货币的概念,并通过文字、图片资料初步了解中国古代货币的产生和发展,培养了孩子们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同时拓片古钱币,了解中国历史上不同时期的古币特点,锻炼了孩子动手实践能力。
    所需道具:
教学课件、古钱币教育包(仿制古钱币模具、宣纸、墨汁、毛刷、拓包)
    活动步骤:
(一)第一环节——问题导入主持人以提问的方式引出课题——钱的作用,并总结钱币的发展过程,古代人们的钱币是什么样子的?在原始社会末期,出现最初的商品交换,从直接的物物交换到选用贝壳作为等价物,由于贝壳易碎的特点,金银渐渐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那么金银有什么优点呢?因为金银具有体积小、价值大、易于分割、不易磨损、便于保存和携带的特点,使它们成为了货币。后来由于铜制的钱币很沉,携带不便,于是唐代有了飞钱,宋代有了交子,但是飞钱和交子都有很多的局限性。到了元代,元世...
    活动步骤:

(一)第一环节——问题导入

主持人以提问的方式引出课题——钱的作用,并总结钱币的发展过程,古代人们的钱币是什么样子的?在原始社会末期,出现最初的商品交换,从直接的物物交换到选用贝壳作为等价物,由于贝壳易碎的特点,金银渐渐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那么金银有什么优点呢?因为金银具有体积小、价值大、易于分割、不易磨损、便于保存和携带的特点,使它们成为了货币。后来由于铜制的钱币很沉,携带不便,于是唐代有了飞钱,宋代有了交子,但是飞钱和交子都有很多的局限性。到了元代,元世祖忽必烈统一中国后,大力推广至元通行宝钞,易于携带,纸币出现,促进了丝绸贸易路线的又一次大繁荣,也促进了当时中国的经济发展。

(二)第二环节——课堂思考

通过对古今钱币的观察对比进行讨论:

问题一:我们今天使用的硬币和纸币基本延续了古代铜钱和纸币的形式。观察一下,哪些特征被保留了,又发生了哪些变化?

问题二:在你的生活中用纸币多,还是硬币多?它们各有什么优缺点?

问题三:在我们今天仍然使用的汉字中,有很多和钱有关系的字都含有“贝”字旁,比如:“货”“赚”等,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还能写出其他“贝”字旁的字吗?

(三)第三环节——互动操作

专业老师给同学们讲解了拓片的相关知识:拓片是指用染料将硬表面上的文字图符复制到便于携带的纸张上的技艺。“拓片”就像古时候的复印机,是我国一项古老的传统技艺,早在隋代就已经出现,距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具体做法是使用宣纸和墨汁,将碑文、器皿上的文字或图案,清晰地拷贝出来的一种技能。制作拓片需要湿润宣纸、轻敷上纸、毛刷敲捶、拓包上墨等多个程序才能完成,十分考验青少年的动手能力。接着,同学们在了解了相关历史知识和制作步骤后,都迫不及待地动起手来。在两位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有模有样的刷着宣纸、砸着打刷、敲着小锤、拍着拓包,全神贯注,尽心竭力的完成每一幅拓片。经过一个多小时的精心制作,一幅幅“拓片”陆续完成,同学们都纷纷展示了自己的“钱币拓片”作品。拓片制作课,给孩子们不仅带去制作欢乐,同时也感受中华传统文化遗产的魅力和传承。


    活动预案:
1、断电停播故障:工作人员需预防活动现场出现断电等情况,活动前做好场地电力、照明的排查工作,让学生们在停电后应保持安静,及时排除故障。2、误食受伤状况:活动过程中,工作人员要时刻留心观察同学,防止他们误食道具、操作受伤。若出现该情况,将受伤学生及时送医,并安抚其他学生情绪。
    项目评价:
通过对古钱币的介绍和观察,激发学生们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了解古人的劳动智慧,拓片制作活动不仅让同学们多角度地认识拓片这项传统技艺,体验了传统拓片技艺的乐趣,锻炼了孩子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更加深了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与认知,对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起到积极作用,引导他们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联系起来,形成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